(备份)写给儿子的一封信
备注:本文转自 - [写给儿子的一封信 » 滯銷書]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1119051033/http://calon.weblogs.us/xiegei_erzi_de_yifeng_xin/
写给儿子的一封信
明洲,你好:
我是你的爸爸,先代你说一句黑行话:Hello, World!
这是写给现在的也是未来的你的一封信。 我知道,这和大多数父母的心理一样,既愚蠢又傲慢,以为多活了几十年或者有了子女,就有了教育下一代的资格,还有向旁人炫耀未来将教子有方的嫌疑。 但自你出生后,父母闲暇无多,为避免这个以滞销自嘲的 blog 停产,就只好牺牲一下未来的你了。
启蒙 首先要说的是对你的期许和要求,希望未来的你能经过自我启蒙(启蒙只有通过自主才能完成,那些以为启蒙是当其他人人生导师的都误解了启蒙)达到成熟的状态,按康德的说法就是,战胜自身的懦弱和懒惰,不需要借助他人的引导,主动运用自己的理智去思考。 着眼于起点,这是最低的要求。假若其他方面都无可挑剔,却从不反思和自我批判,驱动自己追求启蒙,那么在我看来,你的人生是不值的。 着眼于终点,这又是最高的期望。你的自由归根结底来自于这个如同西绪福斯推石上山一样艰苦又永无止境的过程。 践行此道,你自己的理智思考不会向他人的教条投降,免疫各种人生导师的精神洗脑,包括父母(比如本文后面的话你就该自己判断是否可信)、师长、伪装成父母的各种怪兽,甚至还有你的爱人。
那好,现在开始正式的“说教”吧。
世界是残酷的
虽然刚刚和它打过招呼了,但这个美丽的世界不会因此就对你格外友好。
你父亲我刚初生就差点因为疾病马上注销,你相对来说比较幸运,除了击败其他数以亿计的竞争者外,还比较健康的来到这个世界。
但你还要经历许多食物、药物、疾病、意外事故等等的考验,直到膝盖中了一箭死亡来临,这是任何生命都逃不过的残酷命运。
所以,珍惜你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内寻找生命的意义,创造只属于你的人生。
没有免费的午餐 很多人以为现代人类生活中的各种好处是理所当然,是人人应该生而就有的,只需要伸手就能得到也应该得到。 他们错了。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无论自由、福利、工作、爱情,莫不如此。 用你的头脑和双手创造价值,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付出,然后才有得到的资格,而不要靠幻想、施舍、偷窃和抢劫。
金钱 在市场经济健全、印钞机不是抢劫工具、价值观还不太扭曲的社会中,人们评价商品和服务价值最佳的标准之一就是这种一般等价物,也是他人承认你价值的标尺之一,所以不用像某些自命清高的人物一样避而远之。 但也不要学守财奴,把聚敛金钱作为终极目标。金钱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人们实现目的的工具,如果将工具当作目的,人生就真的悲剧了。
保持诚实正直 诚实正直的意义在于避免被自我欺骗扭曲。 不要为了一个你不愿意直面和审视的自我而抛弃基本的品德。
明确目的 带着明确的目的做事。 目的明确了,才有动力推动自己不断前进,才知道如何厘清问题的本质,才能选择最佳的路径,才不会迷失在次要的形式和手段中,才使抬头看路有意义,才能意识到时间的珍贵。
保持专注 我认识不少智力非凡的人物,不过,不是每个人的未来都对得起他的才华。 我也看到过不少先天能力平庸却成就辉煌的例子。 能否保持专注是基本和关键的因素之一,尝试过沉浸于专注状态后,你应该会更容易理解这一点。 记得总是留给自己进入专注状态的空间和时间。
行动的勇气 阿尔·帕西诺在《闻香识女人》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我一直知道什么是正道,但是从来没有走过。为什么?因为走正道太他妈难了。” 知道和行动之间有一道鸿沟,即使最正直无畏的人也有彷徨的时候。 我不奢望你有勇气做到所有你认为该做的事情,只祝愿你在人生最关键的时候有小小的勇气迈出一步。
爱 太多人喜欢把“爱”挂在嘴边,可是真正懂的人并不多。 爱不是依赖、控制或吞噬对方以实现自我的手段,也无法放弃自我来交换得到。 爱是尊重双方的独立人格,与平等对象保持自由的关系,承担各自的责任。
如果身为父亲的我有用“爱”控制你的实际行为,请一定提醒我。
女性 其实我们更希望有一个女儿,也有过几年再生一个的打算,不过你母亲在产床上握着我的手说她改变了心意,因为身为女人太痛苦了。 虽然现在男性总是抱怨竞争激烈压力太大,就连相亲时的地位都还不如女性,但其实女性仍然处在劣势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从生理特征(怀孕、生产、月经、更年期、妇科疾病、平均战斗力等等)到社会观念(各种或明或暗的从生理到心理的偏见和强制)都决定了这种情况仍会长期延续。 身为男性,恐怕永远也无法理解女性一生面对的各种压力和痛苦,但我希望你能了解这一点,不仅要尊重和爱护她们,也要为改变对女性的不公和偏见而努力。
书籍 也许等你长大了,电子书已经成为主流。我这里要说的书籍乃是承载和传播知识的工具,不是哪种特定的载体。 通过书籍,你可以与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头脑交流,哪怕他们已经死亡上千年,这是地球上其他非智力物种和我们的原始人祖先不可想象和无福享受的,请好好珍惜这知识传承的良机,不要浪费你的智识。 书籍又是人类心灵出逃的窗口,当无人理解、无处诉说时,你也可以借助书籍遁入只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享受孤独。 当然,最后还要记得回归到现实世界中,完成认识你自己,认识你的世界,实践你的理性的终极任务。
感谢
最后要感谢你,我亲眼看到了新生命的诞生,手上多了一个宝贝,肩头多了一份责任,心中多了一份希望~~,大约一半的基因有了备份~~,这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
養幾個孩子是我人生的願望 我喜歡他們圍繞在我身旁 如果這紛亂的世界讓我沮喪 我就去看看他們眼中的光芒
總有一天我會越來越忙 還好孩子總是給我希望 看著他們一天一天成長 我真的忍不住要把夢想對他講
總在他們的身上 看到自己過去的模樣 對自己、對人生、對未來的渴望 他們是我的希望 讓我有繼續的力量 他們是未來的希望 所有的孩子都一樣 他們是未來的希望 但願我能給他一個最像天堂的地方
依稀記得他們出生時的模樣 我和太太眼裡泛著淚光 雖然他長得和我不是很像 但是朋友都說他比我漂亮 毫無意外我真的越來越忙 還好孩子總是給我希望 如果能夠陪著他們一起成長 生命裡就算失去一些別的又怎麼樣
雖然我難免還是會想 這樣的歌很少人會欣賞 這一首歌無關兒女情長 只獻給我家那兩個可愛的姑娘 他們在我心裡最柔軟的地方 雖然我總是身在遠方 我生命裡美好的一切願與他們分享
——李宗盛《希望》
-
Posted on December 31st, 2011
-
Posted by Calon
-
xbeta Zhang
祝贺! 另一方面,也别忘记告诉他:他很勇敢,这个世界也很可爱。
本文从以下网址得知
- [xbeta (善用佳软) · Profile · Disqus] https://disqus.com/by/xbeta/?
另附:
-
[当我们谈论教育创新,我们在谈论什么?] https://www.liyige.net/talk/1888.html
-
When。教育创新发生在何时?
黑塞,我很欣赏的一位德国作家,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写了《德米安》、《彷徨少年时》等等。他自己的少年时代恰恰是彷徨的。厌学、漂泊、四处打工,一路和学校对抗。记得刚读到他的生平表时,我很不平静,一个人的意志有多么顽固,神经多么敏感,才会这么频繁地“不顺从”教育。
华罗庚,我们熟知的数学家。他年轻的时候没有经历过完整的学校教育,无论环境好还是坏,他都坚持自学。一个天才的数学家不是靠童年灵光一现的天赋取得成就,而是靠日复一日的自我教育,为自己创造学习条件。
毕加索。凡是看过他的博物馆或是画展,人们总被他20岁时突然开始的“蓝色时期”吸引住。尽管后来他自成一派,开启立体主义的风潮,但是他早在年轻时就已经朝着鲜明的个人色彩去了。在这之前他的艺术教育并不平坦,选择学院、舍弃学院,在巴黎、巴塞罗那这些艺术城市之间游走,去各大博物馆学习,来来回回。毕加索一直在追求一种不限制、阻碍他的艺术发挥的教育,才有了毕加索的个人风格。
盖里。上周我在巴黎,再次参观了他的建筑作品LV当代艺术基金会,就是右上角这栋,右下角是他随意的手绘草稿,铺垫了后期的建筑形态。他更出名的作品还有左图的古根海姆博物馆等等。几年前我读了一些建筑师的小传,盖里是这么描述他的学习生活的:
我搬到加州,为了挣钱做了两三年卡车司机的工作,我在晚上去学校,选修了一些艺术课程,并和一些艺术家相识。……后来我成为了哈佛的一个“自由”学生。他们给了我一张卡片,我可以参加所有课程,但是我不能得到任何学分。我和保罗一起参加了建筑工作室,赛克勒为我们开设了几堂关于“黄金比例”的讲座。尽管我已经退出规划学院,我对这些讲座仍非常热衷,我还听了许多关于政府和政策的课程。
我想问现场的大学生有谁是像盖里这样求学的吗?
像这四位大师一样,年轻时教育经历波折的还有很多。你会发现他们都是有意识地、主动地把握教育,获得需要的独特的养分。他们都是创造教育机会、定义教育的意义,而不是被课堂和学历所约束。
无论天赋高低,他们都以各自的创造力,在不同领域引领创新。我在思考:个人的创造力往往发源于个人对于教育的创造力,对于学习的创造力。如果说教育是一个人唤醒另一个人,那么教育创新就是一个人首先唤醒自己。
当我们谈论教育创新,我们往往讲生态、讲政策、讲体制,但是微观到具体的个人,那些生命里发生的质变,的确会受到变革环境的影响,但更多出于一个人的觉醒和努力。教育创新从自我进化开始。
-
-
塔拉·韦斯特弗在回忆录《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在讲述她的自我发现之旅,证明了书籍和知识的力量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
-
日本精神科医生桦泽紫苑算每读一本书都写读书总结,他说:要想自己的人生要有改变,就是要输出。
logging
202501251026 YJH init